|
欧盟即将强征排放交易税 我国多家航空公司将起诉 日期:2011-11-09
根据欧盟委员会的规定,两个月后,即2012年1月1日,欧盟将开始对所有到、离欧盟机场的航班征收排放交易税,并要求不符合标准的航空公司交付超过排放额度的罚款。中国的33家航空公司全部榜上有名。 据测算,此举将使航空业明年增加34亿欧元的“买路钱”。根据北京环境交易所提供的数据,2012年至2020年期间,中国航空公司为欧洲航线支付的碳税成本估计将高达176亿元人民币。北京飞欧洲的机票每张可能增加200元-300元成本,这最终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今年3月、5月、8月,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和各航空公司代表与欧洲委员会负责气候变化和航空运输的官员进行了数次谈判。近日,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副秘书长柴海波向《中国经济周刊》独家披露“经过多次谈判,双方立场依然针锋相对。今年年底之前,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将联合国航和国内多家主要航空公司向欧盟正式提起诉讼。” 欧盟即将对天空开征的“过路费”遭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的反对。 这项“冠冕堂皇”的法案,其实质只是增加了航空公司的额外飞行成本,客观上减少了航空公司用于降低碳排放量新技术的资金,增加了欧盟成员国的税收收入。 柴海波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个法律本来就不合理,是一个超越国境管理范围的法律,而大多数国家都认为欧盟不具备域外管辖权,况且飞往欧洲的航线有80%都在欧盟之外,欧盟无权对整条航线都征收碳排放交易税。 10月18日,在多次中欧碳税磋商中表现强硬的欧盟气候司总司长乔斯?戴贝克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欧盟的排放交易税已经形成了法律。欧洲非常尊重法制,航空公司如果对条款不满意可以到法院进行起诉。“通过向法庭起诉来挑战这一法律,这也是美国航空公司所做的,我想这是符合逻辑的处理方式”。 早在2009年12月,美国航空运输协会及其3名成员美国航空、大陆航空、美国联合航空就在英国提起诉讼,反对欧盟将非欧盟航空公司纳入体系。经历了长达半年的等待后,此案于今年7月15日开庭。然而,本应该在今年10月份公布结果的判决再次被推后。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由于2007年美国与欧盟曾达成《美国欧盟开放领空协议》。美国主要航空公司都有与欧洲联营的公司,因此,美国航空公司具有集体获得“豁免”的可能。 与积极应战的美国不同,留给此前采取磋商政策的中国航空业的时间只剩下短短两个月。从美国提起诉讼到对簿公堂,到现在等待审判结果,前后历经了20多个月的时间,以此推算,等到中欧法庭相见之时,“空中买路钱”已经收了一年多。 而就起诉本身而言,中国航空公司还面临比美国复杂得多的诉讼程序。目前欧盟公布的33家中国航空公司分属10个不同的欧盟成员国管理,而不像美国起诉的3家航空公司归属地都在英国。柴海波坦言,胜诉的难度确实很大,现在要做的就是联合一切力量“团结奋战”。 |
|
|
|
|